什么是国立学校?
现在没有国立大学了,只有教育部直属高校(部属高校) 以前是有一个叫“国家教育部”的部门的,这个部门管教育,所以有“国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”的说法 这个词现在也少了用,大家习惯叫“教育部直属高校”或者“985”“211” “双一流建设高校”“非双一流建设高校” 所谓的“国立学校”这个词是民国时期的概念,当时的“国立”指的是国民政府所属的学校。和现在的含义完全不同。 这里就涉及到对民国教育史的了解,以及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。
因为现在大家一说起民国教育,总是说“民国时期大学多啊!全国有300多所呢!” 实际上国民政府所属的大学并不多,全国也就60多所(还有一部分军校等),而且很多省份是没有的。比方说新疆、青海、内蒙、西藏都没有国民政府的大学(当然这些地区本来也没有发达的教育体系) 而我们现在常说的“国立西南联合大学”“国立武汉大学”“国立中央大学”其实是指的“国民政府教育部直辖的大学”而非“属于各省部委的大学”,比如西北联大其实就是由三所学校合并而成,分别是北平大学的工学院、北平师范大学的文理学院、私立西安临时大学。而这三所学校的校长都是著名教授,北大校长蒋梦麟、中国地理学会会长胡焕庸、清华教务长潘光旦。
不过这三所大学虽然是联合办学,但是毕竟各自独立校区,各自的招生名额都是有标准的(比如作为当时中国顶尖名校的清华,它的招收标准其实很高,他要是招不够人数,就由北大或南开补上) 而在抗日战争前,即九一八事变之前,所谓“国立”大学的概念其实是指由中央政府直接拨款的高校,这些学校主要是为培养高级知识份子(理工科为主),而另一个类别的高校则由各省省府拨款创办(也有个别是私立学校),这一类高校主要以文科为主。
这类学校由于受到地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,所以发展状况参差不齐。好的学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(前身京师同文馆,洋务运动时期建立)、南开大学(19世纪末建校时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主持建设)、同济大学(同济虽然建校晚,但起点高,建校时就定位为中国最著名的工科院校之一)也都成为国内知名学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