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性大学还是文理学院?
作为刚刚从文理学院毕业两年,现在在综合性大学读博的“两边走”人员,以自身经验谈一下这个问题。 一、就历史底蕴而言 无论是中国的大学,还是西方的大学,一般都沿袭了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城邦制,所以可以认为,大学(校)是城市(城邦)的孩子。由于中国古代的城市一般是以政治功能为主,所以有“千年古城”的说法;而欧洲的古罗马,则是以商业为基础的大都市,所以才有“永恒之城”之称。
不过到了中世纪后,大学的传统逐渐被基督教所影响,变成了宗教性大于世俗性的存在。无论从哪个方面讲,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相比,必然历史悠久,文化传统厚重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。 至于题主纠结的问题,其实只要想想就知道了——假定你进了北大,你觉得你就是北大人了吗?假定你进的是哈佛,那你就成了美国人了吗?同理可证,如果你进了MIT,那也只是美国人的身份而已……既然地域对人格、种族对性格的影响都是存疑甚至根本不存在的,那凭什么认为,进了同一所大学,就能成为同样文化背景下的人呢?
二、就资源环境来讲 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,本科期间在文理学院,无论申请任何项目(包括研究生、博士)都不需要额外提供推荐信,因为所有教授都认识你,哪怕只是认识你的名字;而在综合型大学,申请的时候需要提供至少两封推荐信,而且都是学校系统里出了名的“难缠”。这就是说,在你还不认识教授的时候,可能教授已经通过邮件和你交流过好几回了。
当然,资源环境方面最明显的还是师资力量上的差别。如果单纯比较专业知识的话,文理学院的教授可能会没有综合性大学那么广博;但如果比较人文素养,文理学院能给你更纯粹的知识体验——因为除了本专业之外,其他所有跨学科的知识在他们眼里都不是“无用之功”,也没有“本行外”和“本行内”之分,一切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,一切研究都需要具备广博的视角才能深入。
三、就个人发展来看 这方面的因我个人经历而异,不能概括所有的文理学院学生的情况。就我个人而言,在文理学院时,因为资源和校友关系等客观条件的限制,能够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很有限的。因此读研之后,我选择了换个环境,希望借由老师的力量和学校的平台,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。但现在回头来看,其实我应该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,因为若是在文理学院,我的研究力量可能在当时看来会拓宽,但后续很难得到支撑,也难以产生具有原创性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