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洲限制黄赌毒吗?
说点题外话,这问题让我想起之前在知乎看到有人提的问题“如何评价《大圣归来》导演的新作《大鱼·海棠》” 我当时好奇了一下“导演”是不是指“导演兼编剧”,于是搜到了这个答案↓ 题主应该不是想问法律层面对于赌博业、色情业的管控吧(虽然这种管控本身也很严苛),而是想问国产动漫的管控? 那我就得说说我的看法了——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并不喜欢《大圣归来》,但我相信导演和动画制作公司是用心之作。
第二我反对任何“因为剧情需要,因此可以随意毁坏城市,破坏环境;因为题材独特,所以不管演技拙劣,人物丑陋,都可以被容忍和支持”的说辞。 如果真要破坏城市,真要毁容主角,请参考剧场版《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》—— 剧场版中灰太狼为了救小灰灰,把整个村庄都搬到了沙漠里,这种破坏性远远超过了《大圣归来》的打戏和“丑化”。
关于打戏,既然题主没有说明情况,我就不多说了,不过就我本人而言,我确实是不喜欢打戏过多的片子(比如有些武侠片,看到后面就是“啊呀呀呀呀!!!我血槽空了!!!”)。
至于主角颜值,我同意最高票的回答,如果角色塑造足够好,那丑角也会成为经典,比如《西游记》里的孙悟空(袁阔成先生那个版本的),《葫芦兄弟》里的铁拐李…… 不过,要论毁容,《宝莲灯》应该排第一。
另外我想说一下,我并不是什么“国产动西就支持,外国东西就抵制”的脑残粉,如果你问我《超人:钢铁之躯》怎么样,我会说很一般;《疯狂动物城》呢?我也只给四星半(五星留给《寻龙诀》);甚至《驯龙高手3》我都觉得不如前两部好看…… 所以我说《大鱼·海棠》的时候才用了“我相信……”这句话
中国有句成语叫“食色性也。”人类离不开男女之欲,也离不开吃喝玩乐和休闲消费。如果生活贫困,无暇他顾;如果生活条件优越,人们有了足够的闲暇时间、金钱,难免要消费娱乐产品、文化产品和服务。
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,人均GDP超过了5万美元,2015年服务性消费开支接近2700亿澳元。从各国经验来看,消费开支的70%以上是服务性支出。2015年澳大利亚经济规模为1.4万亿美元,消费开支为1万亿美元,其中7000亿美元是服务性消费开支。服务性消费开支包括教育、健康、旅游、通讯、交通、信息产品和服务、房地产中介、法律服务,也包括高风险的娱乐和性服务行业。尽管这些行业容易产生社会风险和副作用,但政府还是予以适度的、有管理的和分类的许可。
澳大利亚高度保护妇女儿童的正当权益,无论在农村、城市,对性侵未成年人和虐童事件,政府都是零容忍,重拳执法,严加打击。从大龄女性到儿童、少年,都得到了法律的周全保护。“三陪女郎”、“三陪少男”在澳大利亚是违法的,一旦坐牢,出来后就背上了犯罪者的“原罪”,工作和生活处处碰壁,人生前途被毁。在澳大利亚,未成年女性、男性从事性服务也是违法的。性服务者,包括男性和女性,必须在法定的年满18岁后才能从事合法的性服务工作。妇女儿童,只要愿意,都可以申请“家庭暴力保护令”。
政府保护妇女儿童的正当权益不被侵犯,不是在妇女儿童的周围建立一堵高墙,把不良男性隔离在外,更不是让妇女儿童成天生活在封闭堡垒里。政府是在不良男性和未成年人、成年人妇女之间建立了一道高墙,让有不良企图者不能“伸手”,不能危害妇女儿童的正当权益和身心健康。
澳大利亚政府严格禁止未成年人从事黄赌毒行业,禁止未成年人参加黄赌毒活动。18岁以上成年人在法律“红线”内从事的活动,包括黄赌毒,是“个人的自由”;一旦越线,就触碰到公共秩序,触碰到善良人群的正当权益,就必须受到法律制裁。18岁是一个分界线,原则上成年人具有足够的自控和判断能力。在澳洲社会,人们强调,自己做自己的“警察”,自己保护自己,不能为所欲为,应该守法和自律。
在澳大利亚,黄赌毒行业都是合法的、有法律严格约束的。色情、毒品都是被法律严格约束的活动。赌博则较为容易获得,悉尼大街小巷有小型的澳式赌场,超市设有自动式的擦彩区,人们可以边买菜、边闲坐赌博,中奖概率很低。
澳式赌场就是人们坐在大球场(赌场)的地毯上,手里拿着一沓扑克牌,一边闲聊,一边赌博。玩累了,喝点啤酒、吃点比萨和烧烤。大商场有大型的电子赌场,人们可以坐一整天,甚至可以住下来,有的是退休老人或家庭主妇。澳大利亚的电子赌场比较小,大商场有二、三个甚至5、6个电脑式的赌场。人们在自动售票机上买入一定金额的筹码,电脑屏幕上是拉斯维加斯的画面、世界各地的赌场画面或悉尼海港大桥的画面上,人们赌“黑”和“红”,赌完就可以从机器上兑出现金。
澳大利亚对赌博管理松而紧。松是指,在澳大利亚人们容易从事赌博活动,但受到法律严格约束;紧是指人们在使用信用卡或在自动柜员机取款时,银行或自动柜员机反复提示,如去赌场赌博、打老虎机等机试赌博,就会上瘾,导致家破人亡,要三思而行。澳大利亚在法律上严格禁止人们贷款去赌博,一旦发现有人贷款去赌场赌博,就可能会被起诉,轻者罚款,重者坐牢。尽管澳大利亚有10%左右的人口患有严重“赌博癖”,就是赌博上瘾,但政府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和患者亲属自发的去戒除,同时政府资助一些戒赌治疗机构。
澳大利亚政府对黄赌毒的监管不是靠政府有多少人去做“卧底”来侦查违法行为,而是依靠广大民众、受害者及其亲属。如果有人涉嫌组织未成年女性、男性进行淫秽表演、卖淫、卖“三陪女郎”,或者有人自己自己去未成年人夜总会(未成年人夜总会提供“三陪少男”、“三陪女郎”服务)消费或在这些夜总会进行淫秽表演、从事色情服务,或者有人在夜总会吸毒,受害者、在场的人、受害者及其亲属都可以向警方举报。警方接到报案后,必须予以立案侦查和查处,对举报者予以保密,对犯罪者一查到底、严惩到底。
只要有人触碰政府法律管理的“红线”,从事政府管理所不允许的活动,一经举报,警方就会顺藤摸瓜、一查到底。例如,某个夜总会提供未成年人“三陪女郎”服务,一旦有人举报,警方会立即出动,把“三陪女郎”、消费者、夜总会老板都抓起来,对未成年人依法予以释放,警方会对未成年人予以必要的保护和救助。
警方对犯罪嫌疑人审讯后,会确定哪些人违法情节较为严重、涉案金额和人数较多,对这些人予以依法逮捕,由大律师、法官、陪审团依法开庭审理,依法给予重罚、严惩。对那些涉案情节相对较轻,涉案金额和人数比较少的人依法给予罚款、签发“宵禁令”、“家暴禁令”、强迫社区服务(如打扫大街等公益服务)。
对于屡教不改的惯犯,如果犯罪金额大、受害者多、社会影响坏,法院给以重判,有的甚至给以数十年的重罚和长期强制性约束,防止这些惯犯去继续害人,防止这些罪犯再次重新犯罪。政府对未成年人受到的伤害非常重视,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和帮扶,防止未成年人被坏人诱骗、拉下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