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有望什么时候解封?

植珊月植珊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看了很多回答,都很专业,我也来说一下。 首先,目前香港疫情确实在逐步好转中,2月15日起,每日确诊数字都维持在低位,2月24日更降为38例。 但同时要注意的是,目前香港每天检测人数都在5000左右,而最高峰时每日检测数达到近5万。换言之,目前每天的确诊数字虽然少,但都是来自有限的人群(与以前相比),如果扩大检测,不排除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被检测出来。

至于有评论说“香港疫情已受控制”、“封城无用”更是无从说起,当前疫情在全球都是高位运行,国内也是多地出现散发病例,香港又如何能独善其身? 事实上,自春节以来,特区政府一直不断调整防疫措施,从最初限制内地居民入境,到之后限制外国人士及外地留学生来港,再到宣布封城,可以说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却也很有效。

目前香港疫情主要在三个地方: 社区中有无症状及轻中症患者群体; 医院内仍有大量确诊患者; 隔离酒店内也有爆发疫情的可能。要消除这些隐患,恐怕只有全部进行检测(包括无症状人群),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

至于大家关心的解封问题,以目前香港的抗疫进度来看,应该会在三月底四月初达成部分解封,但是完全恢复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可能还要等到下半年。

钮彦琪钮彦琪优质答主

日前本港疫情渐趋缓和,随着社交距离措施及通关措施逐步放宽,加上内地进一步放宽检疫要求,本地经济及活动全面回复正常在望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2022-23年度财政预算案中,提出一系列以“谷”经济及纾民困的建议,并预留超过一千亿元作未来投资发展及土地发展项目,务求让本港经济早日回复正轨。

今年预算案在财政收入方面,估计2022-23年度的综合收入预计减少到7,521亿元,当中本地经济活动减少、去年低基数效应不再,以及收回不获承让的公屋租金补贴约20亿元等,引致政府收入下跌13%。在政府开支方面,由于低息环境令政府的财务开支下降及公务员年终酬金支出减少等,令2022-23年度的综合开支减少 3.1%,约6,900亿元。

财政赤字约621亿元

以2022-23年度的财政收入及开支计算,预计有近621亿元的财政赤字。而政府仍会继续动用财政储备,为受疫情打击的市民及企业“撑腰”,估计2022-23年度动用2,521亿元,连同去年9月《施政报告》公布的4,000亿元土地发展及相关事项开支,合共会动用6,521亿元,按年增加71%。而累积盈余在今年3月底预计为1,152亿元,即相等于约14.7个月的政府开支。值得留意的是,累计盈余在去年底曾一度“抽水”到950.1亿元,但2022-23年度的预算案将今年3月31日的累计盈余增加至1,152亿元,差额合共201.9亿元。

笔者推断,出现以上差异可能是财务组按以往惯例,将政府在12月份的财务开支按往年同期标准预算。但去年年底政府先后宣布“派糖”及修订2022-23年度的公共开支等,引致财务开支出现大量增加,加上政府需要在12月及明年1月提早支付全年薪俸税,都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,造成去年年底的“抽水”速度较预期为快。

不过,政府在预算案中将今年底的累计盈余调整至1,152亿元,反映财政组认为在财政预算案提出的新措施可刺激本地经济复苏,加上本港通胀率持续攀升及楼价连月上升,政府未来财年的财政收入和土地发展项目收入会高于往年同期,故估计未来六个月的“抽水”情况将可获得改善。

不过,政府开支的刚性增加是长期困扰政府财政的重大问题,在2019年出现“修例风波”、2020年起爆发新冠疫情,使政府须动用大量财政资源提供一次性支援,纾缓社会情绪及疫情为本地市民及企业带来的冲击。虽然以上一次性支援措施在本年度大幅减少,但政府的经常开支刚性增长趋势未减。

根据财政预算案,经常开支按年增加5.3%,其中薪俸调整、公营学校增班和通胀开支等占2.5%;而扶贫政策、优化及扩展安老服务、提升学生学习支援,以及其他项目则占2.8%,反映政府的经常开支刚性增长趋势未减。

2022-23年度政府的库房估计有621亿元的财政赤字,要靠庞大的财政储备“包底”,显示政府财务的持续力大幅降低。在刚性开支上升、通胀压力持续,以及外围经济及地缘政治局势仍然不稳定的情况下,政府长远的财政状况将仍然“唔易睇”。

政府早前公布的《2021年财政状况报告》显示,财政储备占当地生产总值比率由1997-98年度的4.7%,逐步增长至2014-15年度的110%,2017-18年度曾一度增加至120.3%,相当于34个月的政府开支。但受2019年社会事件及2020年爆发疫情的影响而回落,财政储备占本地生产总值比率在2020-21年度下跌至82%。

虽然政府在2022-23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将本年度的“抽水”速度有所放缓,但财政储备在明年3月底只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55% ,跌至约14.7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