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在第几代消失?
7年前,当211工程还没有启动,“985”尚是稀罕物时,国内29所学院进行了第二次升格,由大学的附属学校变为独立的本科学院。它们的出身可与如今的211重点理工科大学相媲美。
197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,由于受苏联高科技战略影响,全国23所重点理工科院校联名上书,请求恢复高校独立建制。因为,从1952年起,全国各大工业大学、大学、学院都并入综合性大学,成为其下属的工学院、师范学院之类。当时的中国,国家正致力于稳定经济发展,对高等教育并不看好,所以同意重点理工科学校脱离出来,但不恢复各校的独立建制,而是合并组建成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五、第六研究所——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和北京、南京、哈尔滨、西安等四大综合大学。
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,百业待兴,社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,人们才发现,自己当年真蠢,竟然没有意识到把顶尖科技人才都藏在大工、大明、大物等综合性大学里。于是,1984年四部委联合发表了《关于恢复部分重点工科院校本科招生的通知》,8所重点工科院校恢复本科招生。4年后,国务院又批准在29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本科师范教育。
这次由大学升格为学院,有两方面的原因。一是大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,副教授以上才能任教;而很多教学出色的中青年教师都是毕业于学院,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,在教师评聘时常常处于劣势。二是很多学院与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,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人事安排方面更具有独立性、灵活性和针对性,这些都成为该院增挂大学牌子的有利条件。
这次升格最显眼的一个变化是,这些学院不少挂出了“大学”的牌子,拥有学士、硕士等高等学历授予权。但是,从国内综合水平来看,不管是哪个层次的,从学校的实际综合实力来讲,学院一般都比隔壁的分校(包括独立学院和隶属于学校的二级学院)实力要强。
而这次,教育部再次将“学院”请出历史。“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独立设置的艺术类院校改革,提升艺术类专业办学水平。”
此前曾传过“艺术院更改组并入综合性大学”等种种传言。在教育部公布的通知中,特别指明:“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,要区分艺术学术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型人才培养两种不同类型。有相当规模的学科专业基础的艺术学院,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学术型人才,重点落实高层次专业化人才人才培养任务,逐渐减少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,逐步停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,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。”
艺术类本科生培养规模相当,硕士、博士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,与综合性大学比较并不占优势。以北京为例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电影学院、北京舞蹈学院、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央音乐学等7所在北京的艺术类本科人才培养单位,北京大学音乐舞蹈学院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等3所在北京的艺术类硕士、博士人才培养单位。